查看原文
其他

从善导开始,探索协作:善导参与式培训TOT研习班回顾

2017-04-27 最近特别忙的 善导公益发展

从善导开始,探索协作

——善导参与式培训TOT研习班回顾


4月18日,在善导“参与式培训TOT研习班”的最后一个下午,导师Heaven和大头,向所有学员们问了一个问题:

 

“如果给协作(Facilitation)一个定义,你们会怎样定义?”


在经历了4天的参与式培训,20多位来自不同议题领域的伙伴们,每个人心中或许都有了自己关于协作的答案。


↑ 学员在思考协作的定义。


让我们从这些答案中,一同回顾这四天的学习之旅。


聆听——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



“协作有一个价值观在支撑,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。它重点关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(关系)。”

——子敬


聆听是参加工作坊的伙伴们在善导“参与式培训TOT研习班”里第一个练习。


练习要求参与者只听伙伴的倾诉,不作回应并保持5分钟以上。看似轻而易举的练习,却让很多学员看到了自己内心的矛盾与纠结。


↑ 聆听练习进行中。


“我留意到自己有一些惯性:比如提取关键信息,比如做一些判断,比如想象如何回应,但另一个声音又在告诉自己:专注聆听就好,别想其他的。就这样,在撕扯中结束了聆听环节。随着阅历的增长,我发现聆听越来越难了。”

——储丹

当聆听者在“专注聆听还是作出回应”当中纠结时,倾诉者又在想什么呢?


“讲诉的过程,是对个人生命经验的整理。”

——伍婉莹


如何处理参与者之间的关系,是所有协作者都要面临的重要课题,而聆听则是我们“走进”参与者的重要一步。当聆听者选择“不急于”回应的时候,也就是向讲述者提供了更多自由表达的可能。


体验学习圈:搭建共创的空间



协作者如何激发大家的想法并整合成一个大家都认可的共识呢?善导提出“体验学习圈”概念,我们认为工作坊的是设计及举行,要遵循一个四布原则,即“体验——反思——归纳——应用”。即:


  • 体验:它也来自于参加者之前所具备的经验。

  • 反思:参加者会思考过程中的经历和感受。

  • 归纳:参加者把当下的想法和感受转化为某种概念。

  • 应用:参加者开始尝试把学习到的内容,应用在新的行动中。


为了让参与的伙伴更深入了解“体验学习圈”,Heaven和大头让各位分成小组,用画图的形式回顾之前的学习经历,并还鼓励大家将“体验学习圈”这种工作坊设计思路用于自己的课程开发当中。


↑ 学员用画图理解体验学习圈。


“(体验学习圈)很容易被模仿,但往往只得其形而不得其神。我下午实践时就犯了“过度设计”的毛病,把所学到的工具流程全都套上去了,却没有实现当初既定目标。至此才发现一切才刚刚开始,套路能很快被复制,但背后的理解,我真的懂么?“

——储丹


个人实践:以参与者为中心



“我画了一颗树,每个参与者如同树上的枝条一般吸收营养,共同生成这一棵树,成为我们的成果。”

——玉米哈哈


一个好的工作坊学习过程,除了理论的教授,个人实践也极为重要,特别是像协作这种需要大量实践的学习课程。


如何以参与者为中心来设计一个工作坊?如何让每个参加者都能有兴趣参与其中?如何激发参加者的思考和发言?……在不停地自我反思中,学员也在提升自己的协作思考和能力。


↑ 个人实践进行中。


“告诫自己多尊重及聆听别人的意见,多从别人的角度考虑,学会换位思考。

——伍婉莹


“实践就是烧脑的过程。倒不是手法或操作有多复杂,而是复杂在设计问题上。既要求是对于大家都有了解的问题,又要求协作者对问题有较大的把握。”

——姚崧

 

四天的工作坊快就结束了,但大家对协作的探索才刚刚开始,正如Heaven最后所说的……

 

“如果我们想让更多的协作者推动社群发展,

那我们只是做了最初的一小步。”



(完)


作者:小源

编辑:抠脚少女



好消息

不在广州没有办法参加我们的工作坊?没关系,善导5月要去北京开工作坊了!

改革春风吹满地,善导进京搞培训!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